近几年,有关部门在打非过程中,多次发现所谓的“伴游平台”,不仅发布打着“模特陪游”“空姐陪伴”的广告,还有一些帖子非常直白的写着“在校学生”。
更可悲的是,一些被吸引过来的年轻女孩,大多都是抱着赚点零花钱的心态,以为就是类似陪玩陪聊,根本没想到会被引向非法交易。
而真正赚得盆满钵满的,反而是那些平台和中介,他们有的参与其中,明码报价,还有的收取高额会员费“介绍”资源,从每一单里抽成,却一点不顾及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。
页面上写得干干净净,但会用暗语,比如“过夜”“旅游伴侣”“私人定制”等,让懂的人一看就明白。
交易细节往往也不会在线说清,通常会被要求转到第三方私聊,而且聊天记录还会被消除,不留“痕迹”。
难怪那些人会这样放肆,就算相关人员一次次打击,他们还可能会在别的平台,搞一些别的“马甲”,借此“卷土重来”。
比如,2024年一些媒体曝光过,有卖家挂出所谓“二手自行车”,标价“700元90分钟”,却根本不是卖骑行设备的。
一个原因就是有人愿意花钱,才让这链条循环不止,即便一轮打击让表面清空,但没多久也许会在新载体“复活”。
最后,还有一点,这一点非常重要,即加强对未成年群体的教育,让他们学会识别骗局,明白红线在哪,学会怎么拒绝别人。
当有关单位人员不断更新手段,平台意识真正觉醒,公众法律意识增强,也许才能让灰产失去“土壤”。